

金博动态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4月4日,金昌市博物馆举办了“鸢舞清明,一线牵春”主题社教活动,以风筝为载体,邀请23组家庭沉浸式体验清明节传统习俗,感受非遗纸鸢文化魅力。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气因为节令期间‘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活动伊始,讲解员老师带领孩子们参观《金昌民俗文化展》,讲解传统节日背后的故事与习俗,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家乡文化的多样性。
随后,讲解员带领小朋友们参观了《金昌古代文明展》,了解鸳鸯池遗址出土的马家窑文化彩陶罐,以及龙纹铜镜、鸟尾圆珠纹铜带扣、青铜马等相关文物知识,让小朋友了解各历史时期的文物,感受金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金博学堂,讲解员老师通过PPT展示,为大家讲述了清明节的起源以及插柳、踏青、蹴鞠、射柳、放风筝等传统习俗,开启了一场沉浸式文化体验之旅,让孩子们对清明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轻风托纸鸢,扶摇上青天。”放风筝是清明节的传统活动之一,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有祈求吉祥,驱邪避凶之意。讲解员老师介绍完风筝的制作方式之后,亲子家庭们领取制作材料,以博物馆馆藏文物为主题自由创作,家长则化身“文化助手”,讲述纹样背后的吉祥寓意,现场欢声笑语。
孩子们一笔一画,用色彩点缀图案,五彩缤纷的颜色,栩栩如生的图案,让风筝焕发了生机,也让文物真正的“活”起来!
知清明,承传统;放纸鸢,逐春光。让古代的风筝带着现代的梦想起飞。传统技艺与童真创意的结合,恰是文化生命力的缩影。本次风筝DIY活动不仅是一次手工实践,更是一场文化启蒙,通过“听、做、玩”三维体验,参与者在协作中增进亲情,于春风里重拾对自然与文化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