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园地

金昌马文物史话
来源: 金昌市博物馆 发布时间:2014-02-14 15:58 浏览次数:13017次

   马是中华民族最崇爱的动物之一,奔腾不息的龙马精神是中华文化积淀中最宝贵的一部分。金昌地处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交汇地带,自古尚马之风盛行,历经千年不衰。马年来临之际,梳理总结金昌地区与马有关的文物,让“马不停蹄”的精神给予我们更多的支撑与鞭策。

中国的家马最早出现于黄河上游地区。1959年,甘肃永靖县大何庄齐家文化遗址发现随葬的3块马的下颌骨,距今3700年左右,被学术界公认为最早出现的中国驯养马。尽管迄今为止在金昌地区的齐家文化遗址中尚未发现马的尸骨,但是这一时期的金昌先民应当同样掌握了马的驯养技术。当然,这一观点还有待今后的考古实物来验证。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金昌地区养马之风渐趋盛行。20世纪70年代末金川三角城遗址考古发掘期间,在墓葬中曾出土牛、马、羊头骨和驴蹄趾骨等殉牲物就是例证。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出土了一件伫马铜饰牌,高4.1厘米,宽3厘米,厚0.2厘米,饰牌面凸背凹,镂空浇铸。伫马分三层,中间一马与上下层马头相反,相映成趣。三角城遗址属于青铜时代沙井文化遗存,相当于中原地区的西周晚期至战国时期,距今约2400年至3000年。这是金昌地区发现最早的马文物,堪称金昌第一马。伫马铜饰牌以及马骨的出现,进一步验证了繁衍生息于金川河流域的沙井文化先民,以畜牧业为主农业为辅的经济结构。这件伫马铜饰牌是穿缀在皮袍或腰带上的装饰品,充分体现了金昌先民对马的珍爱。

沙井文化的民族属性,学术界有月氏说、乌孙说、北狄说三种不同的观点,尚无定论。《史记·外国传》记载:“天下有三众:中国人众,大秦宝众,月氏马众”。《汉书·西域传》载:“(乌孙)随畜逐水草,与匈奴同俗。国多马,富人至四五千匹” 。由此可见,春秋战国时期生活于金川河流域的无论是月氏人还是乌孙人,马都是他们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资。秦汉之际,匈奴逐走月氏,势力范围拓展至整个河西走廊。对于这个马背上的民族来说,马既可驮物乘骑,又能征战厮杀,在匈奴人日常生活中立下了数不胜数的汗马功劳。

到了汉武帝时期,膘骑将军霍去病在焉支山下大败匈奴。匈奴人被迫离开金昌地区时,吟唱着流传千古的歌谣:“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歌中所唱的六畜,指马、牛、羊、猪、狗、鸡六种家畜,马雄踞六畜之首的地位。现藏于陕西兴平茂陵博物馆的“马踏匈奴”雕塑,就是汉匈鏖战焉支山的艺术再现。在这尊雕塑中,焉支山骏马成为西汉王朝强大军事实力的象征。

西汉王朝建立河西四郡之后,处于反击匈奴入侵,保障北部边地区安全的需要,对马的喜爱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朝代。汉朝人不仅把马当做是作战、运输和通讯中最为迅速有效的工具,而且把骏马看作是民族尊严、国力强盛和英雄业绩的象征。做为中原汉王朝重要的养马基地和从西域引进良马的必经之地,金昌地区先后出土了6件以马为主题的汉代文物,陶质、木质、铜质均有。现藏于永昌县博物馆的彩绘木马,高74厘米,长43厘米,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八个部件组成。立姿,昂首摆尾,作嘶鸣状。除马尾涂黑彩外,通体褐红色,头部和马鞍部位用黑、白、红彩描绘出细部轮廓。神态矫健生动,是珍贵的汉代雕刻艺术品。现藏于金昌市博物馆的东汉青铜马,1999年出土于金川区双湾镇赵家沟墓群,马腿健硕有力,臀部饱满圆润,头部张口龇牙,做昂首嘶鸣状,形象矫健俊美,气韵沉稳大气,属于神形兼备的宝马良驹,张扬着奔放自信的大汉雄风。这件青铜马高39厘米,长28厘米,宽10厘米,与武威铜奔马体量相当、风格相近。这恰好表明金昌与武威属于山水相连、文化相依的渊源关系,甚至都不能排除是由同一批汉代工匠铸造的可能性。事实上,这两匹汉马已超出了现实生活中马的造型,成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艺术化作品。它们共同缔造了河西走廊“丝绸西去,天马东来”的盛况,均属于汉代杰出的文化遗产。

晋时期,河西畜牧业已十分发达,马做为军事物资储备的地位进一步凸现,故有“凉州大马横行天下”之说。1993年出土金川区双湾镇陈家沟墓群的彩绘灰陶马俑,可以看作是“凉州大马”的形象再现。四条马腿、马头,与马身分体烧制,榫铆组装而成。陶马俑通体彩绘,身披铠甲,雄姿勃勃。或许就是按照墓主人衷爱的战马造型精心烧制,在冥界继续为主人提供征战服务

唐朝时期,立功边塞成为仕子求取功名的新途径,因而唐代诗人在金昌这块土地上留下了许多赞美马的诗句。如王维在《燕支行》中写道:“麒麟锦带佩吴钩,飒沓青骊跃紫骝;拔剑大呼天骄臂,归鞍共饮月支头。”歌颂了西汉名将卫青、霍去病跨马扬鞭,大败匈奴于焉支山下的赫赫战功。诗人韦应物写过一首《调笑令》:“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此词借以描写马的迷茫情绪,委婉地表达了长年戍守边关将士的苦闷。

宋元之际,金昌在西夏王朝统治下。西夏畜牧业发达,骑兵好战。在永昌花大门塔龛内壁,镌刻有西夏马的图案两幅,立马扬鬃,动感十足,可以窥见全民皆兵的党项人对马的喜爱。

当代永昌籍著名小说家、甘肃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张弛先生创作的长篇小说《汗血马》,对原属金昌地区的大马营牧马生活进行了艺术化总结,可以看作是当代金昌人心中挥之不去的天马情结。

(作者系金昌市文广新局文物科科长、市博物馆筹建处成员)


作者联系电话:13993562158  QQ:1134191377

刊载注意事项:该文章所配马文物属高清大图,只能用于这篇文章,请配合市文广新局的文物宣传工作。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