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博动态

金博概况

“到世界找敦煌——敦煌流散海外文物复展”在金昌市博物馆展出
来源: 金昌市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0-01-16 17:01 浏览次数:5960次

 2020年1月14日,为增进馆际交流,促进共同发展,由金昌市博物馆与酒泉市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到世界找敦煌——敦煌流散海外文物复制展”在市博物馆开展。本次展览展出的敦煌藏经洞流散海外书画文物复制品,包括南北朝、隋唐、五代、北宋等历代绢画、纸画、印刷纸本画和经卷等共69件,选自英国不列颠博物馆、法国吉美博物馆、法国国家图书馆等机构。复制品均为原大原色,最大限度还原了艺术品的原貌,有很高的研究和欣赏价值

 

 

2020年1月14日,为增进馆际交流,促进共同发展,由金昌市博物馆与酒泉市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到世界找敦煌——敦煌流散海外文物复制展”在市博物馆开展。本次展览展出的敦煌藏经洞流散海外书画文物复制品,包括南北朝、隋唐、五代、北宋等历代绢画、纸画、印刷纸本画和经卷等共69件,选自英国不列颠博物馆、法国吉美博物馆、法国国家图书馆等机构。复制品均为原大原色,最大限度还原了艺术品的原貌,有很高的研究和欣赏价值

 

展厅一角

 

展厅一角

 

 

法华经普丁品

 

在中央,四臂的观世音菩萨以半跏跌的姿态坐在莲花座上,下面是六角形基坛,其中上面两只手持着日月。观音像两侧是表现《法华经》中所讲的救难场景。供养人是右下端的男子,他是为过世的父母献上的这幅画。台座的两侧还立着两个记善恶的童子,拿着记录善恶的卷轴。

 

二观世音菩萨像唐(9世纪中期) 绢本设色

此画是观音信仰在敦煌佛教徒间盛行的代表作之一。是唐朝恢复对敦煌的统治权以前,即781年至847年间制作。一眼望去七三开结构的二身菩萨,除了鼻子形状等细部的表现外,只有手持物和肩上的天衣颜色不同,其余表现都是像照镜子一样的对称姿态。再看二身像的脚,均稍大,稳稳踏在莲瓣上。其腰部稍扭向前,本来双方的手应并排在同一高度,由于在装裱时左边像被贴在稍微高的位置上,所以左手稍高了一点,这点从左边像“手持黄色花和两片叶子”细节可判断出。图中上部有愿文,明确表达了捐献此画的人的祈愿。

 

番禾瑞像  唐代  刺绣

 

 这幅刺绣很好地反映了唐朝刺绣品的样子,同时也是现存的自8世纪以来保存的最大最完整的一幅作品。

 

(释迦)树下说法图  唐(8世纪初) 绢本设色

 

 这是敦煌藏经洞中出土的绘画中时代最早、保存状态最好的作品之一,为八世纪初作品而且明显与隋至初唐时期壁画中的“净土变”和“释迦说法图”有密切联系。本图主尊为释迦牟尼,手施说法手印结跏跌坐于须弥座上。

 

引路菩萨像   唐(9世纪末)绢本设色

 菩萨身以璎珞天衣庄严,其右手持柄香炉,炉中出香烟一缕,烟中有五彩云,云中现净土宝楼阁。左手持幡柄。本幅描绘菩萨为亡灵引路升天国的场面。右上方有“引路菩(萨)”的题记。画左上角菩萨所乘的黄云中隐出一些建筑物,那是亡灵要去的净土世界。菩萨在前引路,脚下祥云逶迤绵长,其身后贵妇,垂眼下视,神情安详,似已排除一切杂念,随菩萨往生净土。这位女子就是死者生前的形象,梳着典型的唐代妇女的发式,无论从衣着、发型还是面部刻画,均与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如出一辙,这也反映出在唐代的古人物画在宗教题材中更为世俗化,更有人间味。

 

 

【背景资料】

2018年1月,由酒泉市博物馆策划的“到世界找敦煌”——敦煌流散海外文物复制展”在酒泉市博物馆三楼展出。展出期间,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参观者络绎不绝,新华网、人民网、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等国家级媒体给予相关报道。酒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根据省上有关领导的指示精神,将此展申报列入了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重要活动。

2018年9月,“到世界找敦煌——敦煌流散海外文物复制展”在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上顺利开展。展览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赢得了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赞扬,并荣获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最佳设计奖”。文博会后,展览相继受到省内外各博物馆、艺术机构的邀请,在国内外掀起了一股新的“敦煌热”。

2019,“到世界找敦煌”——敦煌流散海外文物复制展再次被列为第四届敦煌文博会重要展览之一我们通过外事和相关部门联系法国国家图书馆、法国吉美博物馆、英国不列颠博物馆,获得新的文物数据,并和国家图书馆签订文献资料数据合作协议,共获得敦煌藏经洞流散文物资料数据300余件,此次展览共复制展出60余件。

“到世界找敦煌”必将承载我们的记忆,追逐我们艺术的灵魂,成为我们与先辈跨时空对话的平台。

         

 

          (金昌市博物馆 陈海霞)